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陇南市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5-21 18:40: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8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陇南市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陇南市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陇政办发〔2010〕11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省驻陇南有关单位:

  《陇南市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九日



陇南市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陇南市城乡集贸市场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甘肃省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市城乡规划区内规划、建设、开办集贸市场以及在集贸市场内从事管理、交易活动,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集贸市场(以下简称市场)是指有固定经营场地、设施和服务管理机构,有若干经营者进场经营,供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商品集中、公开交易的场所,包括早夜市。

市场服务管理机构,是指市场开办者在市场内设立,负责市场日常物业经营及管理、提供相关服务,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第四条 市场管理应坚持维护秩序、繁荣经济、方便群众和依法管理原则。从事商品交易活动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交易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市场实行登记注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商务、公安、消防、税务、发改、城管、卫生、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农牧、环保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市场规划、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及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方兴办、方便生活的原则,与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第二章 市场经营活动

  第七条 凡开办市场、从事市场服务管理的,应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

  第八条 市场经营管理机构是市场日常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市场内经营、安全、消防等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更新改造,保证相关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其中,给排水设施要完善、环卫设施要齐全,公厕、垃圾站建设要符合国家城市环境卫生设置标准要求;烧腊、熟食制品销售摊档应当配备必要的防蝇、防尘设施,鼓励设立封闭式摊位;

(二)负责市场的日常管理、安全防范、卫生保洁等工作。按规定建立和落实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摊位秩序、计划生育等制度,保证市场环境整洁、卫生、安全、有序;

  (三)从事食品经营的经营者入场时,必须持相关部门核发的许可证,方可从事经营活动。明确入场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有违反《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有关主管部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市场开办者及服务管理机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四)在市场内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五)指导和督促场内经营者建立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督促食品销售者召回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建立场内经营者档案,记载经营者基本情况、信用状况等。从事牲畜、禽类批发经营的市场,应当加强对牲畜、禽类的入市检查,核对检疫证明,防止不合格牲畜、禽类进入市场;

  (六)严格按照市场布局,做到划行归市,划线定位,摆放整齐,经营者必须保持摊位、经营设施整洁,不得随意摆摊设点,确保市场摆卖秩序井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当地人民政府或当地政府授权的部门批准,不得在集贸市场外占用道路摆摊设点从事经营活动;

  (七)与入场经营者签订协议书,就摆卖规范、交易商品种类、计量器具使用及送检、租赁费、水电使用、卫生、消防、服务承诺等方面作出约定。

  (八)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止入场经营者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其他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

  (九)协助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监、卫生、农牧、公安、消防等行政执法部门查处市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向当事人通风报信,不得以各种借口拒绝或者阻挠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检查;

(十)遵守国家有关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市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的通告》,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十一)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宣传教育,组织经营者开展守法经营、文明经商活动;

  (十二)在市场内设立公平计量器具、宣传栏、公告栏、监督投诉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食品市场应当在场内的显著位置设立食品安全公示牌,重点对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等食品进行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确定专人负责计量器具管理及送检工作、调解处理纠纷,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良好服务;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凡在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为商品经营具体责任人。商品经营者应当按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亮照经营;所经营商品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的,应当同时悬挂相应的许可经营证明文件。没有条件悬挂营业执照或相应文件的,应随身携带备查或由市场统一张贴亮照。农民出售自产的农产品除外。

  第十条 经营者应当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得拒绝和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十一条 经营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内各项管理制度,按照政府指定的地点或者区域经营,活禽畜,生鲜猪、牛、羊、狗、鱼肉,蔬菜、烧腊、熟食制品等应当进入市场交易,并遵守市场管理规定,不得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从事集市贸易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在乡镇街道和公路用地范围内乱设乱摆摊点、乱停乱放车辆、乱搭乱建货棚和乱堆乱倒垃圾杂物。

  第十二条 食品销售者发现或者获知其销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食品生产者、供货商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同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停止销售、立即召回。未停止销售或拒不召回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止销售或召回。

  第十三条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商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事项。食品进销货台帐等档案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四条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有关商品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第十五条 市场内禁止销售下列物品:

  (一)假冒伪劣商品;

  (二)赃物、赈灾物资和来历不明的物品;

  (三)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动植物及其产品;

  (四)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五)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六)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及其产品;

  (七)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八)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生产经营的商品,过期、失效商品;

  (九)报废和非法拼装的机动车辆;

  (十)毒品、淫秽物品和其他非法出版物品;

  (十一)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其他物品。

  第十六条 市场交易活动禁止下列行为:

  (一)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迫使他人接受不平等或者不合法的交易条件;

  (二)垄断货源,哄抬物价或者串通操纵商品价格;

  (三)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商品的质量、性能、规格、技术标准上欺骗消费者;

  (四)使用不规范、不合格的计量器具销售商品或者销售商品数量不足;

  (五)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明码标价;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违法活动。

第三章 市场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依法核准市场开办经营者及市场内经营者的主体准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行为;

(二)对市场经营行为、上市商品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食品市场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六查六看”内容开展巡查监管;

(三)对集贸市场实行信用分类监管。依据守法经营情况设A、B、C、D四类,对不同信用类别的市场,分别采取不同的检查频度和监管措施;

(四)受理并处理消费者的申诉和举报;

(五)按照相关信息公布制度规定及时公布监督管理信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 县(区)工商部门与基层工商所签订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并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第十九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公安部门负责市场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整治乱停乱放车辆、无序占道停车、阻碍交通影响安全等行为。消防机构对市场防火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对新建、扩建、改建及室内装修的市场,依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审核和验收;

  (二)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场经营主体实行明码标价以及执行相关价格法律、法规、政策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市场计量工作进行监管,对“前店后厂”类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者实施监督管理;

(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市场内的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五)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六)农牧管理部门负责对市场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产品的检测,对市场牲畜、禽类及其产品、水产品上市的检验检疫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及重大动物疫情处置措施;

  (七)商务部门负责集贸市场建设的指导协调和对生猪屠宰场的监督管理;

  (八)城管部门负责对城区市场周围流动摊档的监督管理;

  (九)环保部门依法对市场内经营户使用空调器、冷却塔、抽风机、抽油烟机等可能产生环境噪音及空气、水污染设备、设施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十)环卫部门负责对市场环境卫生监督检查;

(十一)税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经营者依法纳税情况;

(十二)市场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市场建设规划,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规范市场秩序,监督市场经营者履行监管服务职责;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各类经营主体、市场经营管理者违反本办法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市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的通告》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二十一条 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制定机关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平凉市政务公开工作监督考核实施办法

甘肃省平凉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


平凉市政务公开工作监督考核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使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公开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根据《平凉市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政务公开监督考核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市政府负责全市政务公开监督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对所属各部门及各县(区)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各县(区)政府负责本级政府各部门、各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考核;政府各部门负责内设机构和下属企事业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考核;民政部门负责村务公开工作的监督考核。
  第三条 政务公开监督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每年考核一次,与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一并进行。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第二章 监督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第六条 政务公开工作监督考核的内容:
  (一)政务公开组织领导情况;
  (二)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的公开情况;
  (三)重大决策和重点事项的公开情况;
  (四)办事依据、程序、时限和方式、方法、结果的公开情况;
  (五)行政审批事项,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设定项目的公开情况;
  (六)服务承诺兑现情况;
  (七)分级考核和责任追究情况;
  (八)政务公开、办事服务场所建设情况;
  (九)对群众投诉的处理情况。
  第七条 政务公开监督考核工作实行量化百分制标准,采取民主测评与考核组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民主测评分占80%,考核组评分占20%。
  第八条 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优秀等次群众评分必须在80分以上,考核组对组织机构、领导责任、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效果、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投诉处理等方面考核内容评价较高,优秀等次占考核单位的比例不得超过30%。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根据群众评分和考核组评价的顺序依次确定。

第三章 考核程序和方法

  第九条 政务公开工作考核采取全面考核和重点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由各级政府确定考核单位,于每年年底进行。
  第十条 考核的基本程序:
  (一)市监察局制定考核方案,报市政府审定;
  (二)由市监察局组织考核,提前15日通知被考核单位;
  (三)被考核单位进行自我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四)考核小组进行实地考核,组织民主测评,提出考核意见,报政府审定后,将评定结果通知被考核单位,并报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四章 奖励与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 对政务公开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政府或部门,给予表彰;对政务公开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对评为不合格等次的政府或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进行诫勉谈话,并取消年度单位和行政主要负责人评先、评模资格。
  第十二条 建立考核结果备案制度,对连续两年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县(区)、部门及其负责人,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诫勉谈话。
  第十三条 建立政务公开投诉处理制度,由监察机关受理违反政务公开制度的人和事的投诉,并及时查处。
  第十四条 建立政务公开质询评议制度,适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有效性进行评议。新闻单位要对推行政务公开的成功经验广泛宣传,对消极抵制、弄虚作假的典型事例予以曝光。
  第十五条 对《平凉市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落实不力,或有其他违纪违规问题的依据《平凉市纪委平凉市监察局关于对政务公开工作中违纪行为的处理暂行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县(区)政府可依照本办法制定政务公开考核工作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OO四年三月九日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政府


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鸡政发〔2009〕 9号


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三月十三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残疾人评残发证管理工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第三条 残疾人证由中国残联统一制发,套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章。视力残疾人证采用红色磨砂人造革皮面,其他类别残疾人证采用绿色磨砂人造革皮面。



第四条 残疾人证号以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代码为基础,实行全国统一编码,编码格式一律实行20位编码,由18位公民身份证号加1位残疾类别代码和1位残疾等级代码组成。



第五条 凡具有我市户籍,符合国务院规定残疾标准的残疾人,均可申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凭证享受相关政策和待遇。



第六条 本市残疾人评残发证坚持申领自愿、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市、县(市)区两级管理,市级发放制度。



第七条 市级残联负责审核所属县(市)、区残联的报送证件、残疾评定程序、结果等,承担批准职责,负责本级档案管理,检查监督所属县(市)、区残联办证工作,鸡西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负责全市残疾人评残发证工作,组织实施本细则。



第二章证件申请



第八条 申请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的申请人,均需持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向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残联提出办证申请,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未成年残疾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智力残疾人申请残疾人证,可由其监护人持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向所在地县(市)、区残联提出办证申请。



第九条 县(市)、区残联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初审,对申请表、身份证、户口簿进行核对,对于填写虚假信息者,不予受理。对于初审合格者,由县(市)、区残联统一拍照防伪相片,并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以下简称“评定表”)。



第十条 县(市)、区残联依据残疾标准,对于残疾特征明显,易于认定残疾类别、等级者,可以直接填写评定表,并在评定表中明确记录残疾特征和直观评价,同时应当有同级残联理事长在内的2人以上联合评定、签字。对于难以直观评定残疾类别、等级者,应当经指定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进行专业鉴定。



第十一条 县(市)、区残联负责指定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为评残定点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进行残疾类别和等级评定。



第十二条 评残鉴定完成后,申请人应当将申请表和评定表一并送交所在地县(市)、区残联。县(市)、区残联对残疾评定结果进行初审,对于残疾评定结果不符合残疾标准者予以退回;对于初审合格者,县(市)、区残联要及时将残疾人证申请人的信息资料报市残联并录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市残联进行复审,符合规定者,县(市)、区残联打印残疾人证,并经县(市)、区残联理事长签字,在填发机关栏盖章,连同所有资料报市残联审批。残疾人证残疾等级登记使用繁体大写汉字(壹、贰、叁、肆),其他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第三章残疾鉴定



第十三条 残疾鉴定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规定的标准,不得放宽标准和简化检查方法。多重残疾的鉴定,应当以残疾程度较重、直接影响残疾人行动的残疾进行类别鉴定和定级。



第十四条 鉴定医师应当填写评定表。对经鉴定符合评残标准的,应当如实填写残疾类别及等级。经鉴定不符合评残标准的,鉴定医师应当写明结论。评定表必须有鉴定医师签字和鉴定医院公章,未加盖相关印章的评残鉴定无效。



第十五条 医院残疾鉴定费及照片等费用,原则上由申请人个人自理。各级残联在办理残疾人证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向残疾人收取费用。



第十六条 申请人对评残鉴定或审核结论不服的,可向县(市)、区评残鉴定委员会申诉。对县(市)、区残疾评定委员会结论不服的,可向市评残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诉。



评残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县(市)区残联。



第四章证件发放及管理



第十七条 市残联根据残疾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对县(市)、区报送的申请人办证申请、残疾评定结果等材料及县(市)、区残联的受理程序、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对于符合规定者,予以批准。在批准机关栏内加盖公章,在持证人像上加盖钢印,留存相关资料。并在15个工作日内对县(市)、区残联上报材料进行审查、下发证件至县(市)、区残联,县(市)、区残联应在15日内送交申请人。



经审查不符合颁证标准的,县(市)、区残联初审意见错误或不明确及其他不符合规定者,予以退回,不予批准。



第十八条 残疾人证遗失的,应及时报告户口所在地县(市)、区级残联,声明作废后可申请补发,由本人或监护人向所在县(市)、区残联提出书面补办申请,经发证机构审查后,办理补发手续。补发残疾人证编号在原20位编号后加印“B ”,第二次遗失补发加印“B2 ”,以此类推。同时,遗失的残疾人证在残疾人人口数据库中标明作废。



第十九条 残疾人户口迁移,需到原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残联凭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迁移证明开具残疾人证迁移证明。残疾人凭原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残联转出的残疾人证申请表、评定表等档案材料和出具的残疾人证迁移证明,到新户口所在地县级残联登记入档。新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残联在残疾人证备注栏中注明迁移日期并加盖公章,留存转来的材料档案,并将复印件上报市级残联归档。



第二十条 残疾人已经康复脱残或残疾人死亡的,县(市)、区残联应及时收回残疾人证并作废。残疾人康复脱残以评残定点医院残疾评定结果为准。



第二十一条 残疾人证件污、损影响正常使用的,可以将污、损残疾人证交回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残联作废并免费换领。换领的残疾人证与原残疾人证信息一致。



第二十二条 市、县(市)区残联应当建立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加强对残疾人证的管理发放工作,不得向非残疾人以及虽有身体缺陷但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申请人发放残疾人证。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出租、涂改以及转借残疾人证。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四条 因伪造、借用、出租、涂改残疾人证造成一定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不符合国务院残疾评定标准的申请人纠缠不休、无理取闹、影响正常工作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六条 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七条 违反细则规定,评残定点医院、鉴定医师在评残鉴定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不执行评残标准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



第二十八条 各级残联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刁难残疾人或者向非残疾人发放残疾人证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如与法律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按法律和上级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细则由市残联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自2009年4月2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