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

时间:2024-06-17 19:56: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1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号)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已由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3年5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本守则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5月30日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


2013年5月30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委会)组织制度建设,使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常委会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守则。
第二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致力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清正廉洁,保守国家秘密,遵守外事纪律,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三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熟悉宪法、法律和法规,掌握行使职权所必备的知识,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依法履行职责。
第五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按时出席常委会会议。
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当通过常委会办公厅向主持工作的常委会副主任书面请假;会议期间,临时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全体会议、联组会议的,应当向常委会秘书长请假;不能出席分组会议的,应当向分组会议召集人请假。
常委会办公厅应当每年通报一次本年度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会议情况。
第六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的各种会议上,应当遵守常委会议事规则。
第七条 常委会会议举行前,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就会议议题做好审议准备。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联组会议、分组会议上,应当围绕会议议题发表意见。
第八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服从对各项议案依法表决的结果。
会议主持人宣布议案交付表决后,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再对该议案发表意见,但与表决有关的程序问题除外。
第九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检查和调查等活动。可以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参加活动时,应当轻车简从。
第十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密切联系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向常委会反映情况。
第十一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违反本守则的,应当根据主任会议的要求,向主任会议或者常委会会议作出说明。
第十二条 本守则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维护社会秩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指无家可归或有家不归,流浪在城市(含旅游区)以乞讨方式获取钱物的人员。
第三条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由各级民政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共同负责,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配合做好工作。
第四条 各地、市、县根据需要,可设立收容遣送站,负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审查和遣送。收容遣送站的设立或撤销,应经当地县(市)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民政厅批准。
收容遣送站根据需要,经省公安厅同意,可设立治安民警办公室(公安派出机构)。所设治安民警办公室由公安、民政部门双重领导,负责维护治安秩序,协助执行审查和遣送任务。
第五条 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应定期收容。遇有重要活动或重大节日,可由公安部门配合及时收容。
第六条 收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一般采取说服收容的方法,对确属收容对象而抗拒收容的可强制收容。
第七条 对已被收容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被收容人员),应在收容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询问。被收容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和收容遣送站的规章制度,如实回答管理人员的询问,服从收容、教育和遣送。
第八条 对已查明情况属于收容对象的被收容人员,收容遣送站应及时办理收容手续。不属于收容对象的,应及时解除收容。有违法行为或犯罪嫌疑的,应移交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第九条 收容遣送站应及时将被收容人员遣送回原籍,抗拒遣送的可以强制遣送。对一时查不明地址的被收容人员,可以边劳动、边教育、边审查。
第十条 被收容人员属于未成年人、痴呆傻或精神病人,一般不予遣送,由收容遣送站通知其监护人或所在单位领回。
第十一条 被收容人员患有精神病,急性、恶性传染病或其他危重疾病的,先由卫生部门指定的医院收治,待病情好转后再予遣送。所需医疗费用,视病人情况分别处理;无法收取其医疗费用的,由地方财政部门负责解决。
第十二条 被收容人员的留站时间,户籍在我省的,不超过一个月;户籍不在我省的,不超过两个月,有特殊情况的,不超过六个月。
第十三条 因自然灾害、生活无着落而流浪乞讨的人员,在收容期间的食宿费及遣送费用由民政部门负担,其他被收容人员的食宿费及遣送费用,由本人或其法定抚养、赡养义务人承担;无法定抚养、赡养义务人的,由其所在单位承担;有劳动能力的,也可用其被收容期间的劳动收入
充抵。
第十四条 遣送被收容人员,应加强途中管理,确保安全,及时将被收容人员送达目的地。
被收容人员户籍所在地负责接收的单位或部门,应填写遣送回执。
第十五条 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入我省的被收容人员,应遣送回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对口站处理。本省流人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我省对口站接转。接转和收容的本省被收容人员由户籍所在地收容遣送站或民政部门接收后,交原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
处安置。生活确有困难的,民政部门可以给予适当救济;户口已注销的,当地公安部门应准予落户。
第十六条 对确系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或确系查不明地址的被收容人员,有劳动能力的, 交外流人员安置农场安置;无劳动能力的,送交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收养。
第十七条 被收容人员的所在单位或安置单位,对安置工作不负责任,造成被收容人员屡遣屡返的,应承担被收容人员的全部收容遣送费用,并由当地民政部门通报批评。
第十八条 铁路、交通部门应为收容遣送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工作提供购票、进站(码头)、上下车(船)等方面的便利条件。
计划、煤炭、粮食、商业等部门,应协助解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在被收容遣送期间的粮、油、煤、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和收容遣送车辆的燃料供应。
第十九条 收容遣送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所需经费,从地方民政事业费项目中列支。收容遣送站的基建和修缮费用,由民政部门按现行计划、财政体制申报。
第二十条 收容遣送站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应依法办事,文明管理。严禁打骂、侮辱或以其他方式虐待被收容人员。违者由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1年10月23日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汕头经济特区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和牟取暴利规定》等9件规章的决定

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政府


第118号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汕头经济特区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和牟取暴利规定〉等9件规章的决定》业经2010年11月25日汕头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七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二○一○年十二月三日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汕头经济特区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和牟取暴利规定》等9件规章的决定

  为更好地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府办〔2010〕39号)和《关于开展规章清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汕府办〔2010〕94号)的要求,市政府组织对市政府制定的现行规章进行了清理。根据2010年11月25日市政府第十二届七十一次常务会议的决定,自本决定公布之日起,废止本决定附件所列的规章。
  
  附件:决定废止的规章目录



附件:

决定废止的规章目录

序号 规章名称 发布、修改日期及文号
1 汕头经济特区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和牟取暴利规定 1996年11月21日市政府令第3号发布,
1996年11月21日实施
2 汕头经济特区旅游投诉管理办法 1997年10月7日市政府令第18号发布,
1997年10月7日实施
3 汕头经济特区幼儿教育管理规定 1998年10月9日市政府令第22号发布,
1998年10月9日实施
4 汕头经济特区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 1999年1月23日市政府令第28号发布,
1999年1月23日实施
5 汕头经济特区实施《城市供水条例》办法 1999年6月21日市政府令第33号发布,
1999年6月21日实施
6 汕头经济特区邮政特快专递经营管理办法 2001年12月28日市政府令第50号发布,
2001年12月28日实施
7 汕头市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试行) 2002年2月26日市政府令第52号发布,
2002年4月1日实施,
2005年10月12日市政府令第83号修改
8 汕头市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 2002年4月24日市政府令第56号发布,
2002年6月1日实施,
2005年10月12日市政府令第83号修改
9 汕头市企业信用评级管理暂行办法 2002年4月30日市政府令第57号发布,
2002年6月1日实施,
2005年10月12日市政府令第83号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