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电总局关于发布《电影院计算机票务管理系统软件技术规范》一项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的通知

时间:2024-06-30 05:49:0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4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电总局关于发布《电影院计算机票务管理系统软件技术规范》一项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电总局关于发布《电影院计算机票务管理系统软件技术规范》一项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的通知


  2005年5月8日
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总局监测中心、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发布<电影院计算机票务管理系统软件技术规范>一项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的通知》,通知说,根据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制订计划,总局组织审查了以下一项标准,现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予以发布。请各单位组织好该标准在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工作。
  推荐性行业标准:
  GY/T207-2005 《电影院计算机票务管理系统软件技术规范》。
  该标准自二○○五年六月一日起实施,原广电总局电影局(广影字〔2003〕第607号)发布的《电影院计算机售票软件系统技术规范》(暂行)同时废止。
  上述行业标准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发行。联系电话:(010)82130883。

车辆购置附加费征管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交通部


车辆购置附加费征管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5月30日,财政部 交通部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车辆购置附加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工字〔1996〕440号)的规定制定。

第一条 为加强车辆购置附加费(以下简称车购费)征管经费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发布的《车辆购置附加费管理办法》(财工字〔1996〕440号)第七条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征管经费来源
车购费征管机构经费来源,包括交通部拨给各省(区、市)的分成资金和其他经批准可用于征管经费开支的资金。
第三条 征管经费使用原则
(一)征管经费由各级车购费征管机构按规定安排使用。
(二)征管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并按事业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6∶2∶2比例提取。
(三)征管经费不足时,由征管单位以前年度结余资金弥补。
第四条 征管经费使用范围
(一)车购费征管机构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等。
(二)车购费征管机构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
(三)车购费征管机构专项经费,包括车辆购置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公房租金等。
(四)车购费征管机构专项建设费,包括车购费征管机构办公用房建设费等专项开支。
(五)交通部专职机构承担车购费征收管理所必需的开支。
第五条 征管人员经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同类业务内容相似机构的支出标准确定。
第六条 车购费征管机构专项建设费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按照国务院国发〔1996〕29号文件规定,车购费作为政府性基金已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车购费征管经费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作为国家对使用单位的国家资本金投入,相应增加使用单位的国家资本金;用于征管机构经费支出的,报经财政部批准后予以核销。
第八条 车购费征管经费实行预决算审批制度。各省(自治区、市)交通厅(局)于每年11月25日前编制征管经费下年度预算上报交通部,交通部于每年12月10日前按规定汇总编制下年度征管经费支出总额预算,报经财政部批准后由交通部负责组织实施。交通部批复各使用单位的年度征管经费使用计划应抄送财政部驻使用单位所在地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年度终了后45天内各使用单位应向交通部报送征管经费使用年度决算报表,交通部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财政部报送汇总的车购费征管经费使用年度决算报表,由财政部审批。预、决算报表格式附后。
第九条 各级车购费征管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使用征管经费。上级主管部门发现所属征管单位有违反经费使用管理规定的,除应责成其予以纠正外,还应给予经济处罚。
第十条 征管经费使用的日常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由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并由财政部商交通部负责解释。
附:一、年度车辆购置附加费征管经费支出预算表(略)
二、年度车辆购置附加费征管经费支出决算表(略)


黑龙江省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暂行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暂行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了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的残疾人系因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病残疾,不能进行正常工作、劳动、生活的人。
第三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应当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劳动就业和教育的具体问题提供方便条件。
第四条 城市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创办社会福利生产工厂或商店、服务点等,安置本区域内的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企业单位亦应为本单位职工的残疾子女创造就业条件。
第五条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招收或聘用人员时,应当为能够适应工作要求的残疾人提供与健康人相同的录取机会。
第六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将各类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包括特殊教育的校办工厂)的生产、销售和物资供应纳人议事日程,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第七条 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时,税务部门应按规定减免税款;财政、金融部门应在投放资金、贷款方面给予优惠照顾。
第八条 符合劳动保险规定标准,丧失劳动能力的无依无靠、无经济来源的残疾人(包括未成年人),应予收养。收养工作在城市由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院负责;在农村由乡、镇政府举办的敬老院负责。不能进敬老院的残疾人,由村民委员会采取亲友扶养、承包户照顾的方法安排
好他们的日常生活,供养费按农村现行五保户供养政策执行。
第九条 各类服务待业应对残疾人给予优先照顾。盲人和中、小学校、盲聋哑学校的残疾学生,持证乘坐城市市内公共汽(电)车实行免费。
第十条 各类中小学校应当招收可收坚持正常学习的残疾青少年和儿童入学学习;大中专学校对残疾人考生应按国家规定录取和分配。国家按计划分配的残疾人毕业生,接收单位不得拒绝接收。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班),对盲聋哑人,按国家规定实施义务教育。
第十二条 在定级、晋升职称和劳保福利待遇等方面,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 大中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部门,在新建重要公共设施和公共建筑以及改造扩建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场所时,应考虑实行无障碍设计,符合最低无障碍建筑标准。
第十四条 对岐视、虐待、侮辱、迫害残疾人的单位和个人,由其主管部门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抓好各类残疾的预防,采取措施,减少疾病、事故等致残因素。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8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