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24-06-17 13:09:0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6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 38 号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11月20日国土资源部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由国家测绘局负责监督执行。
                         部 长  孙文盛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测绘活动的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促进中外经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测绘活动(以下简称来华测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来华测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二)不得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秘密;
  (三)不得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第四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负责来华测绘的审批。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来华测绘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 来华测绘应当符合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测绘活动中涉及国防和国家其他部门或者行业的国家秘密事项,从其主管部门的国家秘密范围规定。
  第六条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测绘,必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部门或者单位依法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以下简称合资、合作测绘)。
  前款所称合资、合作的形式,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规定设立合资、合作企业。
  经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开展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时,需要进行一次性测绘活动的(以下简称一次性测绘),可以不设立合资、合作企业,但是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批准,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测绘人员共同进行。
  第七条 合资、合作测绘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大地测量;
  (二)测绘航空摄影;
  (三)行政区域界线测绘;
  (四)海洋测绘;
  (五)地形图和普通地图编制;
  (六)导航电子地图编制;
  (七)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测绘活动。
  第八条 合资、合作测绘应当取得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测绘资质证书》。
  合资、合作企业申请测绘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以及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二)符合《测绘资质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
  (三)合资、合作企业须中方控股;
  (四)已经依法进行企业登记,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资格。
  第九条 合资、合作企业申请测绘资质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测绘资质管理规定》中要求提供的申请材料;
  (二)中方控股的证明文件;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四)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测绘资质许可依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提交申请:合资、合作企业应当分别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二)初审: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材料后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及时通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初审通知后2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三)审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初审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送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会同审查,并在接到会同审查意见后8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
  (四)发放证书:审查合格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相应等级的《测绘资质证书》;审查不合格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十一条 申请一次性测绘的,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一式三份:
  (一)申请表;
  (二)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四)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的身份证明和有关资信证明;
  (五)测绘活动的范围、路线、测绘精度及测绘成果形式的说明;
  (六)测绘活动时使用的测绘仪器、软件和设备的清单和情况说明;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测绘成果不能满足项目需要的说明。
  第十二条 一次性测绘应当依照下列程序取得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一)提交申请:经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批准,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开展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时,需要进行一次性测绘活动的,应当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开展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时,需要进行一次性测绘活动的,应当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提交申请材料;
  (二)初审: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材料后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开展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时,需要进行一次性测绘活动的,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受理后,应当及时通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初审通知后2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三)审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后或者接到初审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送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会同审查,并在接到会同审查意见后8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
  (四)批准:准予一次性测绘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向申请人送达批准文件,并抄送测绘活动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不准予一次性测绘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
  第十三条 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但是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合资、合作企业应当在《测绘资质证书》载明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一次性测绘应当按照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内容进行。
  合资、合作测绘或者一次性测绘的,应当保证中方测绘人员全程参与具体测绘活动。
  第十五条 来华测绘成果的管理依照有关测绘成果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来华测绘成果归中方部门或者单位所有的,未经依法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测绘成果携带或者传输出境。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来华测绘的监督管理,定期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
  (一)是否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
  (二)是否在《测绘资质证书》载明的业务范围内进行;
  (三)是否按照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内容进行;
  (四)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汇交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
  (五)是否保证了中方测绘人员全程参与具体测绘活动。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
  违反本办法规定,来华测绘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秘密或者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的行为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撤销批准文件,责令停止测绘活动,处3万元以下罚款。有关部门对中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形成的测绘成果依法予以收缴:
  (一)以伪造证明文件、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一次性测绘批准文件的;
  (二)超出一次性测绘批准文件的内容从事测绘活动的。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依法批准将测绘成果携带或者传输出境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处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来华测绘涉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事项的,应当依法经相应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内地从事测绘活动的,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名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名单

  (1959年4月28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主任委员
  刘格平(回族)
副主任委员
  包尔汉(维族)      奎 璧(蒙族)      张 冲(彝族)
  谢扶民(壮族)      桑吉悦希(藏族)
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刀京版(傣族)      韦茂文(布依族)     王其梅
  王美恭(回族)      王海民(彝族)      王德安(苗族)
  扎克洛夫(维族)     牙合甫大毛拉(维族)   札喜旺徐(藏族)
  石邦智(苗族)      司马益·亚生诺夫(维族) 召存信(傣族)
  田富达(高山族)     包尔汉(维族)      付一之(傈僳族)
  安尼瓦尔·汉巴巴(乌孜别克族)    安尼瓦尔·贾库林(哈萨克族)
  安登银(彝族)      关山复(满族)      协饶登珠(藏族)
  达理札雅(蒙族)     朱德海(朝鲜族)     伊敏·马合苏木(维族)
  华尔功成烈(藏族)    汪 锋   苏 新(羌族)
  苏谦益   克德尔拜衣(哈萨克族)  李开荣(瑶族)
  李光华(拉祜族)     李和才(哈尼族)     陆庆美(水族)
  陈基义(侗族)      陈经畲(回族)      吴英恺(满族)
  吴通明(苗族)      吕剑人   邦达多吉(藏族)
  林岳川(黎族)      松 布(土族)      张子斋(白族)
  张 冲(彝族)      阿克木西日甫(柯尔克孜族)
  阿旺嘉错(藏族)     果基木古(彝族)     罗运通(壮族)
  金信淑(朝鲜族)     和凤昭(纳西族)     周仁山
  周 林   周保中(白族)      赵世同(壮族)
  赵乐群(壮族)      胡忠华(佧佤族)     奎 璧(蒙族)
  降央伯姆(藏族)     马玉槐(回族)      马 泳(东乡族)
  马青年(回族)      马鸿宾(回族)      马腾霭(回族)
  夏克刀登(藏族)     夏康农   桑吉悦希(藏族)
  特木尔巴根(蒙族)    乌 兰(蒙族)      普贵忠(彝族)
  彭祖贵(土家族)     喜饶嘉错(藏族)     覃应机(壮族)
  黄正清(藏族)      黄 荣(壮族)      雷春国(景颇族)
  蓝昌法(瑶族)      杨文贵(苗族)      杨汉先(苗族)
  詹东·计晋美(藏族)   廖志高(汉族)      蒙素芬(布依族)
  翦伯赞(维族)      噶喇藏(蒙族)      谢扶民(壮族)
  谢鹤筹(壮族)      龚 绶(傣族)

注:1959年4月29日民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互推包尔汉、奎璧、张冲、谢扶民、桑吉悦希为副主任委员。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资格确认的规定》的通知(已废止)

国有资产管理局 等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资格确认的规定》的通知
1993年3月20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8号)的规定,促进统一、高效、公平、公开的证券市场的建立,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我们制定了《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资格确认的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资格确认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从事证券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根据国务院第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8号)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说的证券业务,是指对股票公开发行、上市交易的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和开展与证券业务有关的资产评估业务。
第三条 申请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的机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必须是已取得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受托的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予正式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兼营评估业务的机构必须设有独立的资产评估业务部门。
2.在具有正式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中,必须是业务水平高、职业道德好、社会信誉高并拥有丰富评估经验的机构,以往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工作失误或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3.评估机构中的专职人员不得少于10人,其中职龄人员(非离退休人员)不得少于5人。专职人员超过17人的评估机构,其中职龄人员所占比例不少于1/3。
4.评估机构中的专职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资产评估水平、经验和技能,并具有较丰富的证券业务及相关金融、法律、经济方面的知识,其中骨干人员参加过股份制改造的资产评估工作。
5.评估机构的实有资本金不得少于30万元人民币,风险准备金不得少于5万元人民币,自取得从事证券业务资格之年起,每年从业务收入中计提不少于4%的风险准备金。
第四条 申请从事证券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需呈报以下资料:
1.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业务许可证申请表;
2.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业务专业人员持有股票情况呈报表;
3.能够代表该机构水平的资产评估报告书2份;
4.实有资本金和风险准备金情况证明文件;
5.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业务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保证书;
6.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需要了解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五条 申请从事证券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持本办法第四条所列资料一式2份;首先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受托的计划单列市)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并签章后,上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进行审核。中央所属欲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的机构直接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申请,并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进行审核。审核工作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核同意后会同证监会对申请机构的证券评估资格进行联合确认。并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证监会联合颁发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同时向社会公告。
第六条 境外及外国的资产评估机构,欲在中国境内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或为协助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交易证券而对境内企业进行资产评估的,需先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出申请,提交该评估机构主要情况的资料,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进行审核,同意后会同证监会确认。经确认后,方可接受委托,从事证券业项目的资产评估。
第七条 获得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的国内资产评估机构(包括中外合资评估机构),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90日内,需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证监会报送其上个年度从事证券业务情况、专业人员培训情况、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年检结论以及资产评估机构变化的其他有关资料,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会同证监会重新确认其证券业评估资格。
第八条 股票公开发行与上市交易的企业,有权自行选择已取得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的机构进行评估,任何部门不得进行干预。
没有取得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的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和兼营资产评估业务的其他机构,不得从事证券业资产评估业务。
对同一股票公开发行、上市交易的企业,其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工作不得由同一机构承担,以利于股票发行的公正性。
第九条 取得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的评估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证券和证券市场、资产评估方面的法律、法规、业务准则。在该机构执业的专业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一周的专业培训。
第十条 资产评估机构在从事证券业务时,必须接受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证监会的监督。资产评估机构及其人员在执行上述业务时出现重大疏漏、严重误导、弄虚作假及其他违反职业道德、工作纪律和证券市场有关法规的行为时,证监会可建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可由审定方吊销其资产评估资格许可证,直至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证监会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2:资产评估机构执行证券业务许可证申请表
----------省(自治区、直辖市)
资产评估
----------会计师 事务所(公司)
审 计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印制
年 月 日
----------------------------------------------------------------------------
| 机构名称 | | 曾用名称 | | 法人代表 | |
|------------|--------------|------------|------|------------|------|
| 批准机关 | | 批准文号 | | 批准时间 | |
|------------|--------------|------------|------|------------|------|
|工商登记机关| |工商登记证号| |工商登记日期| |
|------------|--------------|------------|------|------------|------|
| 挂靠单位 | | 注册资金 | |当年纯收入 | |
|------------|----------------------------------------------------------|
|资产评估资格|批准机关| |批准文号| |批准时间| |
|------------|----------------------------------------------------------|
| |姓 名| | 性 别 | | 出生年 | |
| | | | | | 月 日 | |
| |--------|--------------|------------|------|------------|------|
| |学 历| | 专业技 | | 是 否 | |
| | | | 术职务 | | 离退休 | |
|首|--------|----------------------------------------------------------|
|席| | |
|资| | |
|产| 履 | |
|评| 行 | |
|估| 职 | |
|人| 责 | |
|员| 情 | |
| | 况 | |
| | | 机构负责人签名------ |
| | | 年 月 日 |
----------------------------------------------------------------------------
----------------------------------------------------------------------------
| | 项目 |人 数|时 间|地 点| 结 果 |
| |----------------|------|------|------|----------------------|
| | | | | | |
| | | | | | |
| |国家专业主管部门| | | | |
| |组织的培训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到国外资产评估机| | | | |
| |构实习培训 | | | | |
| 培 | | | | | |
| 训 | | | | | |
| 教 |----------------|------|------|------|----------------------|
| 育 | | | | | |
| 情 | | | | | |
| 况 |参加全国性专题研| | | | |
| |讨会、交流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加地方专业主管| | | | |
| |部门组织的培训项| | | | |
| |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到大专院校进修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评估人员名单 |
|------------------------------------------------------------------------|
|姓 名|性 别|年 龄|职 务|职 称|是否离退休|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评 估 人 员 概 况 |
|------------------------------------------------------------------------|
| | | | 技 术 |
| | 会 计 | 经 济 |------------------------------|
| 合 | | | 土 木 类 | 机 电 类 |
| |--------------|--------------|--------------|--------------|
| 计 | 小 |高|中| 小 |高|中| 小 |高|中| 小 |高|中|
| | 计 |职|职| 计 |职|职| 计 |职|职| 计 |职|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 | 部门名称 | 职 能 | 负责人 | 人 数 |
| 部 |--------------|--------------|--------------|--------------|
| 机 | | | | |
| 构 | | | | |
| 设 | | | | |
| 置 | | | | |
|--------|--------------|----------------------------------------------|
| |具有独立法人资| |
| |格的分支机构名| |
| |称 | |
| 所 |--------------| |
| 属 | | |
| 分 | | |
| 支 | | |
| 机 |--------------|----------------------------------------------|
| 构 |不具有独立法人| |
| 设 |资格的机构名称| |
| 置 |--------------| |
| | | |
| | | |
| | | |
----------------------------------------------------------------------------
----------------------------------------------------------------------------
| | 制 度 列 示 | 建 立 时 间 | 执 行 情 况 |
| |------------------|------------------|------------------------|
| | | | |
| | | | |
| 业 | | | |
| 务 | | | |
| 管 | | | |
| 理 | | | |
| 和 | | | |
| 培 | | | |
| 训 | | | |
| 制 | | | |
| 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 | | | |
| 量 | | | |
| 控 | | | |
| 置 | | | |
| 制 | | | |
| 度 | | | |
| | | | |
| | | | |
----------------------------------------------------------------------------
----------------------------------------------------------------------------
| 自批准资产评估资格以来资产评估项目情况 |
|------------------------------------------------------------------------|
| | 价 值(万元) |
|项 数|----------------------------------------------------------------|
| | 原 值 | 净 值 | 评 估 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 | |
| 批 | |
| 准 | |
| 资 | |
| 产 | |
| 评 | |
| 估 | |
| 资 | |
| 格 | |
| 以 | |
| 来 | |
| 执 | |
| 业 | |
| 和 | |
| 收 | |
| 入 | |
| 情 | |
| 况 | |
| | |
| | |
----------------------------------------------------------------------------
----------------------------------------------------------------------------
| 省(自治区、直辖市、受托的计划单列市)推荐意见 |
|------------------------------------------------------------------------|
| |
| |
| |
| (盖 章) |
| 年 月 日 |
|------------------------------------------------------------------------|
|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核意见 |
|------------------------------------------------------------------------|
| |
| |
| |
| (盖 章) |
| 年 月 日 |
|------------------------------------------------------------------------|
|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定意见 |
|------------------------------------------------------------------------|
| |
| |
| |
|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
| (盖 章)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 (盖 章) |
| 年 月 日 |
|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