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07 00:46:0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6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政府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政发〔2010〕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北海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已经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北海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国家《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落实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总体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已建成绿地的控制线和规划预留绿地的控制线。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市建设、国土、环保、林业、水利、城管、公路、交通、铁路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和规划环评报告书,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并经市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
第六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划绿地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限的具体坐标。
第七条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八条 城市绿线由市城乡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现有绿地、风景名胜、自然地貌以及已批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涉及的绿化地域,予以划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经批准的城市绿线应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举报投诉城市绿线管理违法行为的权利。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城市绿线,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城市现有绿地和新建绿地,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并明确管理单位。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市绿地的数据库,实行绿地数据的动态管理。
第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工程项目的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城市绿线内用地选址时,须征求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年)的标准。
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 城市绿线内所有绿地、植被、绿化设施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植、砍伐、侵占和损坏,不得改变其绿化用地性质,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
第十五条 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作他用,不得新建违反绿化规划要求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任何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因特殊需要,在城市绿线的控制线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地上设施的,须经市城乡规划、市园林绿化及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并在同类区域内落实补足绿地措施和经济补偿措施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同时,临时占用绿地单位必须按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关于城市园林绿化补偿费收费问题的通知》(桂价费字(2001)308号文)的标准交纳补偿费。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有关规定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违反第十六条有关规定的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直接责任人或单位负责人,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建成区外的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等绿线划定、监督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北海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北海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4月29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 绿线 通知
───────────────────────────
抄送:市委各部门,北海军分区,驻市部队,武警北海支队,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北海海事法院。各民主党派北海市委会,市工商联。
───────────────────────────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4月30日印发
───────────────────────────
(共印120份)
内容概述: 北政发〔2010〕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北海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已经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内容全文


内容全文


北政发〔2010〕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北海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已经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北海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国家《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落实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总体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已建成绿地的控制线和规划预留绿地的控制线。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市建设、国土、环保、林业、水利、城管、公路、交通、铁路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和规划环评报告书,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并经市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
第六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划绿地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限的具体坐标。
第七条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八条 城市绿线由市城乡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现有绿地、风景名胜、自然地貌以及已批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涉及的绿化地域,予以划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经批准的城市绿线应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举报投诉城市绿线管理违法行为的权利。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城市绿线,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城市现有绿地和新建绿地,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并明确管理单位。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市绿地的数据库,实行绿地数据的动态管理。
第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工程项目的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城市绿线内用地选址时,须征求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年)的标准。
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 城市绿线内所有绿地、植被、绿化设施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植、砍伐、侵占和损坏,不得改变其绿化用地性质,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
第十五条 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作他用,不得新建违反绿化规划要求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任何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因特殊需要,在城市绿线的控制线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地上设施的,须经市城乡规划、市园林绿化及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并在同类区域内落实补足绿地措施和经济补偿措施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同时,临时占用绿地单位必须按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关于城市园林绿化补偿费收费问题的通知》(桂价费字(2001)308号文)的标准交纳补偿费。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有关规定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违反第十六条有关规定的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直接责任人或单位负责人,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建成区外的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等绿线划定、监督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北海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北海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4月29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2007年12月5日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8年6月13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

  《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业经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7年12月5日通过,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8年6月13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00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机械作业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促进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和设备。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市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区、县(市)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市)农机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发展和改革、农业、财政、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林业、畜牧、水利、科技、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农业机械化促进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加强科学引导、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六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对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扶持措施

  第七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

  第八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逐步增加。

  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应当主要用于下列事项支出:

  (一)对农民和农业机械作业组织购买的本市重点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补贴;

  (二)对购买先进大型维修设备进行补贴;

  (三)支持农业机械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四)对利用大型农业机械深松耕暄作业进行补贴;

  (五)扶持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

  (六)促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培训等服务活动。

  第九条 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公开、公正、及时、有效,按照规定合理分配,不得贪占、截留和挪用。

  财政、审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对未按照规定使用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财政、审计等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和举报。

  第十条 市和区、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政府补贴购置的农业机械档案。

  政府补贴购置的农业机械在二年内不得转卖或者转让。在二年内转卖或者转让的,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全额收缴购机时所享受的补贴资金并上缴财政;在二年后转卖或者转让的,农机主管部门对超过购机时个人自付金额部分的所得予以收缴并上缴财政。

  第十二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支持农村机耕道路、大中型机具场库棚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项目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十四条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院校和农业机械生产者,根据农业发展需求,研究、开发、生产和引进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农业机械和相关技术。

  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科研单位、科研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三章 推广使用

  第十五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农业区域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设施,为农民和农业机械作业组织提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培训等服务,逐步建立以政府推广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体系。

  第十六条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与加快农机具更新的原则和本市农业生产实际需要,依据国家和省公布的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确定本市重点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

  第十七条市和区、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农业机械科技知识的宣传工作,促进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的普及。

  第十八条 市、县(市)农机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业机械培训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市和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扶持取得相应资质的农业机械培训机构参与新机具、新技术培训;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公益性新机具、新技术培训。

  第二十条 从事农业机械驾驶培训活动的机构,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并报市农机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社会化服务

  第二十一条市、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网络,加强农业机械信息、技术咨询、人员培训和维修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第二十二条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集展销、演示、中介、信息、售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机械综合服务市场。

  第二十三条引导农民自愿组建各种形式的农业机械作业组织,促进农业机械规模化经营,并在购机补贴、燃油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作业服务。

  第二十五条市和区、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咨询,并受理有关投诉。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提供通行便利和服务。

  第五章 质量保障

  第二十六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各负其责,依法保障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

  农机主管部门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组织具有农业机械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职能的部门,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农业机械生产和销售者应当依法对产品质量负责,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

  (二)生产、销售利用残次零配件和报废机具部件拼装的农业机械;

  (三)生产、销售没有或者不符合标准、技术规范的农业机械;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设立农业机械维修厂(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技术条件的维修场所;

  (二)具有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

  (三)具有相应技术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

  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并依法办理工商执照后,方可从事农业机械维修活动。

  农业机械维修厂(点)应当在《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定的技术范围内从事维修业务。

  第二十九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不符合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维修配件维修农业机械;

  (二)利用维修配件或者报废机具的部件拼装农业机械整机;

  (三)承揽已报废农业机械的维修业务;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条 农业机械作业服务者提供有偿作业服务时,应当按照农业机械作业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进行,并保证作业质量。

  第三十一条 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不符合技术规范或者作业标准的,应当依法予以更换、退货、修理、返工重作或者赔偿损失。

  第三十二条 市、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机制,公布投诉电话和网络投诉信箱,受理群众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的举报和投诉,并依法处理。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三条市、县(市)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农业机械及其驾驶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负责。

  第三十四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申请登记,领取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脱粒机、铡草机等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产品加工机械所有人,应当自购买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五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驾驶员,应当符合规定的条件,经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后,方可从事驾驶活动。

  农业机械驾驶员、操作人员应当遵守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

  第三十六条已登记的拖拉机达到国家和省规定强制报废标准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在报废期满2个月前,书面提示拖拉机所有人到期办理注销登记。

  拖拉机所有人接到提示后,应当在报废期满后的30日内办理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公告该拖拉机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

  第三十七条农业机械作业组织的固定作业场所应当有安全防护措施和齐全的消防器材,农业机具安装、电源装配应当符合技术规范。

  第三十八条农业机械使用者不得利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的非乘坐(站)部位载人,以及擅自增设座位、踏板或者超员、超速、超负荷作业。

  第三十九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对农业机械的驾驶员、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农业机械作业开展安全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及时纠正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

  第四十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佩戴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标识、出示有效证件,文明执法,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十一条农业机械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进行处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依法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第四十二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定期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拖拉机登记、安全技术检验以及拖拉机驾驶证发放情况。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拖拉机驾驶员做出暂扣、吊销驾驶证处罚或者记分处理的,应当定期将处罚和记分情况通报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吊销驾驶证的,应当将驾驶证送交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农机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政府补贴购置的农业机械转卖或者转让未按规定交回补贴资金的,责令改正,并按照政府补贴资金5%以上10%以下处以罚款;

  (二)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农业机械维修活动的,责令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农业机械维修厂(点)未按照《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定的技术范围从事维修业务的,责令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四)农业机械作业组织的固定作业场所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消防器材不齐全或者机具安装、电源装置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责令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农业机械使用者利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的非乘坐(站)部位载人,以及擅自增设座位、踏板或者超员、超速、超负荷作业的,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其他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农机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1995年4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并根据2004年12月18日公布的《关于修改〈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等十六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的《哈尔滨市大中型农机具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春市粮油市场成品粮油盐质量定期测报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春市粮油市场成品粮油盐质量定期测报办法》的通知

伊政办发〔2009〕1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属有关单位,市政府有关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伊春市粮油市场成品粮油盐质量定期测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四日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成品粮油盐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杜绝假冒伪劣粮油盐产品进入市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建康,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监总局、国家认监委发布的《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伊政发〔2007〕9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伊春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成品粮油盐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质量测报的主要品种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食用盐及部分杂粮。

  第四条 质量测报时间分为定期测报和不定期测报。定期测报每季度一次,不定期测报可根据上级要求和市场粮油盐质量情况随时测报。

  第五条 质量测报的检验项目按国家标准执行。重点测报小麦粉中的添加剂,植物油中的溶剂油残留量,大米中的重金属、黄粒米,食用盐中的碘含量。

  第六条 质量测报的扦样方法按国家标准执行。各县(市)、区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样品的扦取,并对扦取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市粮油检验监测站负责样品的检验,并对送检样品的检验结果负责。扦样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市粮油检验监测站负责。

  第七条 样品在扦取时应填写样品扦样单一式三份,扦样单位和被扦样单位各一份,另一份随样品送交市粮油检验监测站。扦样单由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市粮油检验监测站应建立台账,对送检样品进行登记,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检验结果,开具检验结果报告单,报送市粮油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八条 样品检验结束后应保留样品3个月,以备复查。保留期限从检验报告单签发日起计算。保留样品存放时应保持原状。

  第九条 市粮油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审核后的检验结果汇总整理,通报送检单位和被检单位。经市政府主管领导批准,检验结果可在新闻媒体公布。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按法律规定程序处理。

  第十条 成品粮油盐的质量测报实行免费制。样品费、检验费由市粮油检验监测站承担,扦样、送样过程中发生的交通费、旅差费由扦样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 对于拒绝扦取样品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